国共内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段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时期,其时间跨度及各阶段的发展深刻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国共内战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十年内战时期和第二阶段的解放战争时期。

十年内战,也被称为土地革命战争,起始于1927年,这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开始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进行残酷围剿,中国共产党决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此后,全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领导下,成功粉碎了前四次“围剿”,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十年内战一直持续到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解放战争则是国共内战的第二阶段,始于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在重庆进行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反动派却违背协定,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46年6月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上占据优势,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逐步扭转了战局,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国民党残余势力继续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抗,到1950年6月,海南岛解放,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基本结束,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国共内战的时间线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军事较量,更是中国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的激烈碰撞,这段历史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明白只有通过团结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