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战争,其时间跨度犹如一把精准的刻度,清晰地划分出旧时代的终结与新时代的开端,它不仅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较量,更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激烈碰撞,在这特定的时间维度里,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解放战争正式起始于 1946 年 6 月 26 日,当时,国民党军队 22 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这一时刻,是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其军事优势,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继续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开端,他们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盼能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重建家园,但国民党反动派却背信弃义,悍然发动内战,将人民再次拖入了战火之中。

从 1946 年 6 月到 1947 年 6 月,这是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军队凭借其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向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各个战场上,人民军队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原军区部队的突围作战,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华东野战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通过一年的英勇奋战,人民军队共歼敌 112 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7 年 6 月 30 日夜,刘邓大军 12 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一标志性的行动,如同锋利的匕首插入了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地带,此后,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也纷纷展开攻势,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在战略进攻阶段,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解放了大片土地,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是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歼敌 47.2 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淮海战役历时 66 天,歼敌 55.5 万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平津战役历时 64 天,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52 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至 21 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 3 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此后,人民军队继续向全国进军,解放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
解放战争于 1949 年基本结束,这场持续了约三年多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这特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回顾解放战争的时间历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能从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