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诸多机构中,党校或许不像企业那样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也不像学校那样广泛地开展基础教育,但它却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党校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领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党校承担着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电”“加油”的重任,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汇聚一堂,接受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他们不断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校还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需求,设置领导科学、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课程,帮助领导干部提升综合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

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他们积极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党校的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实践经验,为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和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党校还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理论讲座等活动,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推动党的思想理论不断与时俱进。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党校的学习生活中,学员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接受严格的党性教育和锻炼,党校通过开展党性分析、专题民主生活会、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活动,引导学员深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查找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学员们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从而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通过在党校的党性锻炼,学员们回到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党校是党委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库,党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集中、联系实际紧密等优势,能够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党校的研究人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党校的专家可以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党校还通过举办决策咨询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组织专家学者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决策提供直接的智力服务,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党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加强党性教育、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等重要使命,它就像一座灯塔,为党员领导干部照亮前行的道路;又像一个熔炉,锤炼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意志;更像一个智库,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党校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