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不仅宣告着季节的更迭,更承载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在这一天,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美食习俗,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还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在北方,立秋有“贴秋膘”的说法,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胃口不佳,体重有所减轻,到了立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便开始用美食来弥补夏天的“损失”,炖肉是贴秋膘的经典选择,其中红烧肉更是备受青睐,精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经过焯水、煸炒等多道工序,再加入酱油、冰糖、八角等调料慢火炖煮,炖煮好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肉香,让人回味无穷,除了红烧肉,炖排骨、炖肘子也是贴秋膘的热门菜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满足感。

而在江南地区,立秋时流行吃西瓜,这个习俗被称为“啃秋”,也叫“咬秋”,人们认为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西瓜清甜多汁,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立秋时节,西瓜依然新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开一个大西瓜,一边吃着西瓜,一边感受着秋天的气息,啃秋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象征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地区还有吃秋桃的习俗,桃子营养丰富,寓意着长寿,立秋时吃秋桃,吃完后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那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在山东,立秋这天有吃“渣”的习俗,所谓“渣”,就是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将黄豆浸泡后磨成豆浆,再与切碎的青菜混合,加入适量的盐等调料煮熟,小豆腐口感清淡,营养丰富,在过去,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食物,如今则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吃“渣”不仅是为了品尝美味,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粮食,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
在四川,立秋时人们喜欢吃凉面,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们的肠胃比较虚弱,凉面口感清爽,易于消化,将面条煮熟后过凉水,然后加入辣椒油、花椒油、蒜末、葱花等调料拌匀,凉面色泽红亮,麻辣鲜香,既能满足人们对口味的需求,又不会给肠胃带来太大的负担,吃一碗凉面,驱散夏日的暑气,迎接秋天的到来。
立秋这天的饮食习俗丰富多彩,每一种美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贴秋膘的炖肉、啃秋的西瓜,还是吃渣的小豆腐、吃凉面的清爽,都体现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在这个立秋时节,品尝这些传统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