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宣告着夏至的来临,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传统习俗里,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不同地区在这一天有着不同的饮食偏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夏至时节适合吃的美食。
北方的夏至面
在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新麦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面条种类繁多,北京人多吃炸酱面,面条煮熟后过凉水,搭配上肉酱、黄瓜丝、豆芽、萝卜丝等蔬菜,清爽可口,山东地区则喜欢吃凉面,也就是过水面,将面条煮好后用凉水冲洗,然后拌上蒜泥、麻汁等调料,酸辣开胃,既可以去除湿气,又能避免暑气的侵袭。

江南的夏至羹
在江南一带,夏至有吃“夏至羹”的习俗。“夏至羹”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鼠曲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于田埂及荒坡上,叶小微圆,周身白茸,其味甘、性平,具有化痰止咳、祛风散热等功效,将其与糯米粉混合制成的汤丸,既有糯米的软糯,又有鼠曲草独特的清香,吃起来口感软糯,味道香甜,人们认为吃了“夏至羹”,可以不疰夏,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岭南的荔枝和狗肉
在岭南地区,有“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的说法,夏至前后,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荔枝果肉晶莹剔透,清甜多汁,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不过荔枝性热,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要注意适量。
在广西玉林等地,还有夏至吃狗肉的习俗,当地民间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狗肉的习俗存在一定争议,且目前各地也在加强对动物保护和食品安全的管理。
其他夏至美食
除了以上这些,各地还有一些特色的夏至美食,比如无锡人在夏至这天会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浙江绍兴地区,夏至日会吃圆糊醮,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在江苏南京,夏至要吃豌豆糕,豌豆糕是用白豌豆制作而成,口感细腻,香甜可口,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夏至时节的饮食,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在这个炎热的节气里,不妨根据当地的习俗,品尝这些特色美食,感受夏至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