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征程闪耀着不朽的光芒,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无疑是其中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长征的起点和终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两个坐标,更是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开端与回响,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与牺牲。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等地,20世纪30年代,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分别从瑞金、长汀等地出发,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漫漫征途,在出发的那一刻,也许没有人能完全预料到这将是一场持续两年、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壮举。

瑞金,这座被誉为“红色故都”的城市,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的重要根据地,红色政权蓬勃发展,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红军,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和疯狂进攻,红军不得不暂时告别这片热土,出发时,红军战士们眼神坚定,他们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每一次抉择都关系到生死存亡,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对自由、平等、正义的不懈追求。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艰难困苦,他们跨越了千山万水,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线,爬雪山、过草地,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湘江战役,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无数战士血洒湘江,用生命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四渡赤水,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巧妙地调动敌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战斗和经历,不仅考验了红军战士的意志和毅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而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吴起镇和甘肃会宁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吴起镇,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小镇,见证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当红军战士们疲惫而又坚定地踏入这片土地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可以稍作休整,为新的战斗和革命事业积蓄力量,会宁,作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重要地点,更是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会师的那一刻,红军战士们欢呼雀跃,他们紧紧相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胜利会师,是革命力量的大汇聚,是中国革命走向新征程的重要转折点。
从长征的起点到终点,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丈量了中国的大地,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也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当我们回首长征这段历史,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步都仿佛历历在目,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应当铭记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征程中不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