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学阅读中,常常会碰到“应接不暇”这个词语。“应接不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应接不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原句为“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它原本形容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这个词语多用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应接”有应付、接待的意思,“不暇”则表示没有空闲时间,当我们说面对某一场景或情况应接不暇时,就是指在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应对的事物数量众多,让人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周全。
在现代生活中,“应接不暇”的场景屡见不鲜,在商业领域,例如在一些大型的促销活动现场,商家可能会迎来大量的顾客,销售员们要不断地为顾客介绍商品、解答疑问、处理订单,此时他们往往会觉得应接不暇,顾客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优惠信息、款式选择也会让他们一时之间应接不暇,不知道该如何挑选。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打开手机,新闻、社交消息、各种APP的推送不断涌来,社交媒体上朋友们的动态更新、工作群里的各种通知和讨论,让我们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我们试图去浏览每一条信息,却发现根本看不过来,这也是一种应接不暇的表现。
在旅游的时候,当我们来到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我们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完所有的景点,体验各种特色项目,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美景和活动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这个词语不仅描绘了一种客观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感受,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有所取舍,当我们面对应接不暇的局面时,不妨先冷静下来,梳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休息和调整的时间,避免被过多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应接不暇”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体现,理解了它的含义,我们能更好地描述生活中的场景,也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