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月球一直是离我们最近且备受瞩目的目标,自人类首次踏上月球以来,月球正面的许多区域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和探索的印记,相较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却显得格外神秘,而且长期以来被认为难以到达,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呢?
通信难题是前往月球背面的首要障碍,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导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这就造成了在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无法直接进行通信,在航天任务中,通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地面控制中心需要实时了解航天器的状态、位置以及各种数据,同时也要向航天器发送指令,而当航天器位于月球背面时,月球本身会遮挡信号,使得传统的通信方式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建立中继卫星系统,我国的“鹊桥”中继卫星就是为了实现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通信而专门发射的。“鹊桥”卫星运行在一个特殊的轨道上,它可以同时与地球和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通信,就像一座“桥梁”一样,将信息传递过去,但建立这样一个中继卫星系统并非易事,它需要精确的轨道计算、先进的卫星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月球背面的地形也是一大挑战,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地形更加复杂和崎岖,它布满了大量的陨石坑、山脉和峡谷,这些陨石坑大小不一,深度也各不相同,有的陨石坑直径甚至达到了数百公里,山脉和峡谷的存在使得月球背面的地势起伏剧烈,给航天器的着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着陆过程中,航天器需要准确地识别着陆区域,避开危险的地形,如果着陆点选择不当,航天器可能会在着陆时发生碰撞或陷入不稳定的状态,导致任务失败,复杂的地形还会影响航天器的行驶和探测活动,在月球正面,航天器可以相对平稳地行驶和开展工作,但在月球背面,它需要具备更强的越野能力和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
辐射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月球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大气层和磁场来保护它,因此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辐射之下,而月球背面由于受到地球磁场的屏蔽作用更小,其辐射环境比正面更加恶劣,宇宙射线和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会对航天器的电子设备和宇航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能粒子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数据丢失甚至永久性损坏,对于宇航员来说,长期暴露在这样的辐射环境中,患癌症、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为了抵御辐射,航天器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来屏蔽辐射,同时也需要研发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宇航员的安全。
前往月球背面的任务规划和技术要求也更为严格,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环境,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模拟,从航天器的发射窗口选择到轨道设计,从着陆策略到探测方案,都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任务出现问题,在月球背面进行救援和修复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在月球正面。
尽管前往月球背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人类对它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为我们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
月球背面并非绝对去不了,只是在前往的过程中面临着通信、地形、辐射等诸多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望在月球背面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活动,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开辟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