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2011 - 2015 年)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五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关键的跨越。
在经济领域,“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高铁、核电等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亮丽名片,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建设应用,还积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是“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载人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社会民生领域在“十二五”时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加强了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防治,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加,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就为中国在“十三五”及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回顾“十二五”,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将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