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的发音体系中,平舌音和翘舌音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准确区分和运用对于我们清晰、标准地表达汉语起着关键作用,平舌音和翘舌音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寻。
平舌音,也称为舌尖前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在汉语拼音里,平舌音主要有三个,分别是“z”“c”“s”。 “z”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背,阻碍气流,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自在”(zì zài)、“祖宗”(zǔ zōng),这里的“z”音发音时要干脆利落。 “c”的发音方式与“z”类似,只是在发音时气流较强,从舌尖和上齿背的窄缝中挤出时带有摩擦声,像“粗糙”(cū cāo)、“苍翠”(cāng cuì),发“c”音时,要感受到气流的喷射。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摩擦成声,思索”(sī suǒ)、“松散”(sōng sǎn),“s”音相对比较柔和,发音时气流是持续平稳的。

翘舌音,又称舌尖后音,是由舌尖向上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汉语拼音中的翘舌音有四个,分别是“zh”“ch”“sh”“r”。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稍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战争”(zhàn zhēng)、“主张”(zhǔ zhāng),发“zh”音时,舌尖的动作要明显。 “ch”的发音部位与“zh”相同,但发音时气流较强,有较强的摩擦感,像“长城”(cháng chéng)、“车床”(chē chuáng),发“ch”音时,要注意气流的强度。 “sh”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摩擦成声,闪烁”(shǎn shuò)、“山水”(shān shuǐ),“sh”音相对“zh”和“ch”气流更加顺畅。 “r”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但发音时声带要颤动,仍然”(réng rán)、“柔软”(róu ruǎn),“r”音带有一种轻微的卷舌和颤动的感觉。
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区的人,准确掌握它们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练习和区分,比如多听标准的发音示范,进行针对性的发音训练,朗读包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绕口令等。
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r”构成了汉语发音中独特的一部分,深入了解它们的发音特点和具体表现,不断练习和巩固,我们就能在汉语的表达中更加得心应手,展现出标准、流利的语言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