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这一年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一年,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得以恢复。
“高考”,这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也见证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高考被迫中断,从1966年开始,高等学校停止招生考试工作,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那特殊的十年里,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无数渴望知识、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青年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建设也因为人才的断层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恢复高考成为了时代的迫切需求。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邓小平同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的领导魄力,当即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这一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青年的前行道路,当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570万,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三十多岁,他们中有上山下乡的知青,有工厂里的工人,有农村的农民,为了能争取到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在工作之余、田间地头,争分夺秒地复习。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考试的科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考场里,考生们全神贯注地答题,他们用手中的笔书写着对未来的憧憬,有27.3万人成功考入大学,开启了他们新的人生篇章。
恢复高考的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它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恢复高考也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激发了广大青年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它让人们看到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时光荏苒,距离1977年恢复高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那一段历史依然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为更多的青年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伟大的历史决策,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