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当我们轻轻吟诵起杜甫这首《绝句四首·其三》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诗人笔下那幅色彩斑斓、动静相宜的绝美画卷。
诗的开篇“两个黄鹂鸣翠柳”,宛如一幅灵动的特写镜头,两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欢快地站在翠绿的柳树枝头,叽叽喳喳地啼叫着,那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给整个画面带来了勃勃生机。“两个”明确了黄鹂的数量,让读者的视线有了聚焦点;“鸣”字生动地表现出黄鹂鸟欢快的状态,仿佛它们正在进行一场热闹的音乐会;“翠柳”则点明了环境,翠绿色的柳树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这一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入手,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的视角从近景切换到了远景,一行整齐的白鹭,展翅高飞,向着湛蓝的天空翱翔而去。“一行”体现出白鹭排列的整齐有序,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上青天”则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感,白鹭仿佛要冲破云霄,飞向那无尽的远方,白鹭洁白的羽毛与蓝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上的强烈反差让画面更加生动、醒目,这一句诗,动静结合,既有白鹭飞翔的动态美,又有蓝天作为背景的静态美,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的视线又从室外转到了室内,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远处西岭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镶嵌在窗框之中。“窗含”二字,巧妙地将窗外的美景与室内的空间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千秋雪”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雪的洁白纯净,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这一句诗,将空间进行了压缩,把远处的雪山纳入到了眼前的视野之中,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的视线再次回到了室外的门前,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门泊”表明船只就停在眼前,与前面的“窗含”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连贯感。“东吴万里船”则暗示了这些船只经过了漫长的旅程,从遥远的东吴而来,这一句诗,不仅展现了当时交通的发达,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巧妙的构思,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图景,诗人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写,将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平静与闲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品味这首《绝句四首·其三》,感受诗人笔下那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