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定期存款以其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成为了许多人理财的选择之一,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导致我们不得不考虑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定期存款,就是储户与银行约定一个存款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通常情况下,存款期限越长,利率也就越高,这对于那些有闲置资金且短期内没有资金使用需求的人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理财方式,它能够让资金在安全的环境下实现一定的增值。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诸如突发疾病、家庭紧急开支、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等情况,这时就可能需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并非毫无代价,按照银行的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一般会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计算利息,活期存款利率远远低于定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储户将会损失一部分原本可以获得的利息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位储户存入了一笔 10 万元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 3%,那么三年到期后他可以获得的利息为 100000×3%×3 = 9000 元,但如果在存了两年后因急需资金而提前支取,此时活期存款利率假设为 0.3%,那么他实际获得的利息仅为 100000×0.3%×2 = 600 元,相比之下,利息损失高达 8400 元,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会对储户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也并非所有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都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现在一些银行推出了部分提前支取的政策,即储户可以只支取部分存款,剩余的存款仍按照原定期存款利率继续计算利息,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利息损失,上述储户如果只提前支取 2 万元,那么这 2 万元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而剩下的 8 万元依然按照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等到三年到期时,这 8 万元可以获得的利息为 80000×3%×3 = 7200 元,加上提前支取的 2 万元获得的活期利息 20000×0.3%×2 = 120 元,总共获得利息 7320 元,比全部提前支取的利息损失要小很多。
除了部分提前支取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资金时尽量减少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带来的损失,可以考虑向亲朋好友借款,先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等定期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这样既可以避免利息损失,又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是因为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而需要资金,也可以评估一下新投资机会的收益是否能够弥补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利息损失,如果新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较高,且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那么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许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我们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损失,在进行定期存款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合理规划存款期限,而当确实需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时,要了解银行的相关政策,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让我们的理财更加科学、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