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无疑是一颗最为璀璨的明星,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又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更有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以下为您盘点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一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可谓是描写西湖的千古绝唱,诗人以灵动的笔触,分别描绘了西湖晴天时波光粼粼的明艳之美和雨天中山色朦胧的奇幻之景,而将西湖比作西子,更是神来之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湖无论何时都独具的风姿韵味,让西湖之美跃然纸上,引得无数人对西湖心驰神往。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游览庐山时,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从而悟出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首诗以景喻理,发人深省,成为哲理诗的典范之作。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诗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桃花初绽,鸭子在水中嬉戏,蒌蒿满地,芦芽刚冒,再加上想象中即将逆流而上的河豚,将春天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夏日暴雨骤来骤去的奇景,前两句中,“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暴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和雨点的急促密集,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写风来雨散,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水天一色,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整首诗犹如一幅迅速切换画面的水墨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在诗中勉励好友刘景文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零,菊花残败,但“傲霜枝”却凸显了菊花不屈的精神,后两句则点明主旨,指出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寓意着人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是苏轼和弟弟苏辙的唱和之作,开篇以“雪泥鸿爪”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诗人由往昔路过渑池的经历,联想到人生的种种遭遇,感慨时光易逝,世事难料,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此诗描绘了春夜的美景和时光的宝贵。“春宵一刻值千金”已成为千古名句,强调了春天夜晚的美好和短暂,诗人通过描写花香、月色、歌声和夜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迷人的氛围,提醒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的洁白如雪和柳树的翠绿,展现了暮春时节的独特景色,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了淡淡的惆怅之情。“人生看得几清明”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不禁陷入对人生的思考。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这首诗描写了有美堂暴雨来临的壮观景象,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暴雨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外黑风吹海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狂风裹挟着暴雨,如大海直立般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首诗充满了豪放的气概和雄浑的力量。
《泗州僧伽塔》
“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这首诗以苏轼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在泗州僧伽塔祈祷求顺风的故事,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苏轼的这十首诗,只是他浩瀚诗海中的一部分,但却足以展现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或写景,或抒情,或说理,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