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乃秦始皇嬴政的长子,他出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彼时秦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已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嬴政怀有统一六国的壮志雄心,在他的带领下,秦国铁骑纵横捭阖,横扫天下,而扶苏,就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成长,注定要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扶苏以其贤良仁义而闻名于世,在那个崇尚武力与强权的时代,他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秦始皇晚年,施行苛政,焚书坑儒,以暴力手段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扶苏对此深感忧虑,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劝谏秦始皇,他认为天下初定,百姓尚未完全归附,那些儒生们不过是诵读诗书、效法古代,若用重法惩处他们,恐会引起天下人的不安,他的这番良言却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扶苏过于软弱,不理解自己的宏图霸业,于是将他派往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尽管远离了权力中心,但扶苏并没有消沉,在上郡,他与蒙恬将军一同训练军队,关心士兵的疾苦,与他们同甘共苦,他积极参与长城的修筑工程,深知这对于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也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仁义之名,在军中广为流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途中病逝,赵高与胡亥、李斯等人密谋,伪造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扶苏,使者将假诏书送到上郡时,扶苏见到诏书内容,悲痛欲绝,蒙恬将军怀疑其中有诈,劝他向秦始皇申诉,核实诏书的真伪,但扶苏为人忠厚仁义,他认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于是含泪自杀。
扶苏的死,是大秦帝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扶苏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以他的仁义和贤能,或许会改变秦始皇的一些苛政,采取更为温和的统治方式,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样一来,大秦帝国或许不会在秦始皇死后短短几年内就迅速走向灭亡,历史没有如果,扶苏的悲剧命运成为了后人无尽的叹息。
扶苏,他不仅仅是秦始皇的长子,更是一个心怀天下、仁义爱民的悲剧英雄,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无奈,也让我们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成为了后人心中一个难以磨灭的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