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六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是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标准,六艺指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六艺”有两种常见所指,一是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二是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

先来说说西周时期的“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仪,是这六艺之首,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从国家的祭祀大典到民间的婚丧嫁娶,从君臣之间的礼仪规范到朋友之间的交往礼节,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学习礼仪,不仅是学会一套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人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古代的朝堂之上,大臣们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规范进行朝见、奏事,彰显着国家的威严和等级制度。
“乐”则是音乐和舞蹈,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可以调节气氛、凝聚人心,在祭祀、庆典等场合,都会有盛大的乐舞表演,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中,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比如著名的《韶》乐,相传是舜帝时代的乐舞,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并称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可见其艺术魅力之高。
“射”指射箭技术,在古代,射箭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技能,也是一种礼仪和竞技活动,学习射箭,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意志,在射箭的过程中,人们要全神贯注,调整呼吸,控制力度,力求射中目标,通过射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还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和毅力,在古代的贵族阶层中,射箭比赛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它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驾驭马车需要掌握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要能够熟练地控制马匹的速度、方向和节奏,学习御术,不仅是为了出行方便,更是为了在战争中能够灵活应对,指挥作战,在战场上,一辆快速而稳定的马车可以为士兵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取得胜利。
“书”是指书法和识字教育,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学习书法和识字是人们获取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在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书写水平,还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识字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文字,才能阅读经典著作,了解历史文化。
“数”即算术,算术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到天文历法、土地测量、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学习算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通过学习算术,人们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还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即《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言论。《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易》即《易经》,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人生智慧。《乐》虽然已经失传,但在古代它也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大事,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无论是作为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还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六艺”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我们应该从“六艺”中汲取营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