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西游记》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它以其奇幻瑰丽的想象、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不同时代、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关于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长期以来,吴承恩被广泛认为是《西游记》的作者,明代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中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且在“艺文志”中明确著录了“吴承恩《西游记》”,这成为了认定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后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肯定了吴承恩的作者地位,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支持此观点,两位学术大家的认可使得“吴承恩说”在学界和大众认知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从吴承恩的个人经历和创作风格来看,他也具备创作《西游记》的条件,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但思想文化领域却较为活跃,各种奇谈怪论、神话传说盛行,吴承恩一生仕途坎坷,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他擅长诗文,且“善谐谑”,这种诙谐幽默的风格与《西游记》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情节设置相契合,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他创作这部鸿篇巨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承恩说”也受到了一些质疑,有学者指出,《淮安府志》虽然记载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但并没有明确说明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在古代,“西游记”并非专指这部神魔小说,可能存在同名的其他作品,在吴承恩生前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表明他就是《西游记》的作者。
除了“吴承恩说”之外,西游记》的作者还有其他几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是丘处机,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他曾应成吉思汗之邀西行,其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他们的西行经历,这部《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一部纯粹的游记,与神魔小说《西游记》在内容和体裁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明清时期,曾有一些版本的《西游记》署名丘处机,这可能是因为当时道教盛行,一些人想借助丘处机的名气来推广这部作品。
还有人提出《西游记》的作者可能是明代的一位“东鲁古狂生”,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是一些版本的《西游记》中有相关题署,但关于“东鲁古狂生”的具体身份,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史料可以查证,其说法的可信度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西游记》作者之谜至今仍未完全解开,无论是吴承恩,还是其他可能的作者候选人,都有其各自的依据和疑点,但无论作者是谁,《西游记》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它以独特的魅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新的史料不断被发现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在未来,《西游记》作者之谜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也将继续在《西游记》所构建的奇幻世界中探寻无尽的乐趣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