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眯眯眼”这一形象符号在网络和舆论场中引发了广泛且激烈的争议,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文化、审美和民族认同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从时尚界的某些事件来看,“眯眯眼”似乎成了西方部分设计师眼中所谓“东方形象”的标签,他们在一些国际时尚秀场、广告大片中频繁启用“眯眯眼”妆容和模特形象,比如某些知名品牌的广告,模特故意拉长眼角、做出斜视的表情,营造出一种怪异且带有刻板印象的视觉效果,这些作品在西方语境下被当作一种所谓的“艺术表达”推出,但在国内却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感。

这种反感并非空穴来风。“眯眯眼”在历史上曾与西方对亚洲人的歧视性描绘紧密相连,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西方的一些漫画、影视作品常常将亚洲人刻画成小眼睛、斜视的形象,以此来贬低和丑化亚洲人,这种带有侮辱性的刻板印象就像一颗毒瘤,深深刺痛着亚洲人的民族情感,所以当时尚界再次将“眯眯眼”包装成所谓的“高级审美”时,它触碰了民族情感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大众对这种文化霸凌和审美殖民的抵制。
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眯眯眼”,在亚洲人的外貌特征中,确实存在眼睛相对较小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多样性表现,小眼睛也是亚洲人独特的外貌标识之一,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也有许多小眼睛的明星和人物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尊重,他们凭借自身的才华和魅力展现出别样的风采,这说明我们对于小眼睛本身并不排斥,我们真正反对的是被恶意扭曲和利用的“眯眯眼”形象。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审美本应是多元和包容的,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西方有西方的审美偏好,东方也有东方的审美传统,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审美体系,同时也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其他文化的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西方强加给我们的、带有歧视性的审美观念,我们要建立起文化自信,重新定义和弘扬属于我们自己的审美价值。
“眯眯眼”争议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外貌形象的争论,它更是一场文化的博弈,我们要在这场争议中,深刻反思文化传播和审美塑造的问题,我们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文化歧视和审美霸凌,维护民族的尊严和文化的独立性;我们要积极挖掘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精华,展现出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我们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