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的诸多理念与目标中,“立德树人”无疑是核心要义与根本任务,它犹如一座灯塔,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引着方向,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对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即树立德业,这里的“德”涵盖了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个层面,从个人品德来看,它要求培养个体具备善良、诚信、正直、宽容等品质,一个有良好个人品德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为所动,社会公德则强调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尊重他人权利等,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社会公德,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运转,职业道德是在特定职业领域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关乎职业的声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家庭美德则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树人”,就是培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基础,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同样不容忽视,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看,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社会层面来看,立德树人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社会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个人层面来看,立德树人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它能够帮助个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发展的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学校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等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还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社会也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正面典型,抵制不良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等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神圣使命,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探索和创新育人途径和方法,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