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出自《战国策·秦策五》的古语,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它的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表面上看,九十里已然走过了大部分路程,但实际上,剩下的十里才是关键所在,因为越临近终点,困难往往越多,越容易让人产生懈怠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在历史的长河中,“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教训屡见不鲜,项羽,这位在秦末起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带领楚军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军主力,一时间威震天下,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却逐渐失去了优势,尤其是在鸿门宴上,他本有机会除掉刘邦这个心腹大患,但却因一时的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此后,随着局势的发展,项羽虽然在前期占据上风,但在长期的征战中,他逐渐陷入了困境,在垓下之战中,他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项羽前期的胜利如同走过了九十里路,但在最后关键的十里路上,他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功亏一篑。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王勾践在面对亡国之痛后,没有一蹶不振,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复国大业,勾践在失败后,就如同踏上了一段艰难的百里征程,在复国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国内经济破败、百姓生活困苦等诸多难题,同时还要应对吴国的监视和打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越国的实力,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勾践抓住时机,一举打败吴国,实现了复国的目标,勾践在这漫长的征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在最后的关键阶段,他没有丝毫懈怠,成功地走完了这“百里路”。
在现实生活中,“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开始充满热情和动力,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开始动摇了,逐渐失去了当初的干劲,很多人在年初制定了健身计划,打算通过锻炼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坚持每天去健身房,严格控制饮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当身体开始感到疲劳,或者遇到一些社交活动的干扰时,他们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放弃健身,结果,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离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远。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追求个人梦想的道路上,还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不能因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放松警惕,我们要在接近目标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到达成功的彼岸。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和精神指引,它让我们明白,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越到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牢记这句话的含义,在人生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在未至处坚守,在困境中奋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