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一款网红产品一经推出,便有无数人排着长队购买;某个新兴的行业稍有起色,众多创业者便纷纷涌入,这种现象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趋之若鹜”。“趋之若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趋之若鹜”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毕尚书弘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若鹜。”其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这里的“趋”是奔赴、趋向的意思,“鹜”指的是鸭子。

从社会层面来看,“趋之若鹜”的现象屡见不鲜,以曾经的共享经济为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概念一经提出,大量的资本和创业者趋之若鹜,一时间,街头巷尾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大家都看到了共享经济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希望能在这个新兴领域分一杯羹,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许多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倒闭,大量的单车被闲置、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就是典型的“趋之若鹜”带来的不良后果,人们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最终导致了失败。
在文化娱乐领域,“趋之若鹜”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一些流量明星凭借着俊美的外表和强大的粉丝基础,获得了大量的代言和影视作品资源,为了追逐这些流量明星,粉丝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购买他们的周边产品、为他们打榜投票,这种盲目追星的行为,趋之若鹜”的体现,粉丝们往往只看到了明星的光环,而忽略了他们的作品质量和个人品德,一些流量明星因为自身的不当行为而人设崩塌,给粉丝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趋之若鹜”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会和文化娱乐领域,在学术研究中也时有发生,某些热门的研究方向一旦出现,就会有大量的学者趋之若鹜地投入其中,他们为了追求科研成果和学术声誉,往往忽略了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这种跟风式的研究,很难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也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趋之若鹜”的盲目行为呢?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各种热门事物时,不要盲目跟风,要冷静地分析其利弊和发展前景,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步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只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的荣誉,要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趋之若鹜”虽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但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往往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我们要认清“趋之若鹜”的本质,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盲目跟风的陷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