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上,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中飘扬,那一抹耀眼的红色和闪耀的五星便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热情,这面代表着国家尊严与荣誉的旗帜,它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而其主要设计者就是曾联松。
1949 年 7 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刊登了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曾联松看到了这则启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想,自己一定要设计出一个能代表新中国伟大形象的国旗图案。

曾联松开始了艰苦的创作过程,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历程,他思考着如何用简洁而富有寓意的图案来表达新中国的性质、人民的意志和民族的精神,经过反复构思,他决定用五角星来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作为旗面颜色,以表达革命的热情和烈士们的鲜血。
在设计五星的布局时,曾联松更是煞费苦心,他将一颗大星置于旗面的左上方,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右侧,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四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寓意着人民对党的向心力。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曾联松终于完成了国旗图案的设计,他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寄给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众多的应征作品中,曾联松的设计脱颖而出,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从此,这面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成为了新中国的象征,飘扬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也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曾联松的这一伟大设计,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图案,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虽然曾联松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和他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每当我们仰望那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都不应忘记这位伟大的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