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以及日常财务管理中,“已申报税额”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术语,但很多人对它的含义却不是十分清楚,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已申报税额是什么意思。
已申报税额的定义
已申报税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纳税年度),根据税法规定,自行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的各项税款的总和,就是你已经向税务部门申报并且缴纳了的那部分税款金额。

已申报税额的构成
已申报税额涵盖了多种税种,对于个人而言,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已申报税额包含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综合所得所缴纳的税额,还可能包括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其他应税所得项目已申报缴纳的税款。
小李是一名公司职员,每月工资收入扣除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后,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会按照税法规定预扣预缴他的个人所得税,小李在业余时间为其他单位提供了一些劳务服务,获得了劳务报酬,支付方也会按照规定预扣预缴这部分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在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小李在进行年度汇算时,他之前由公司和支付方预扣预缴的这些个人所得税金额总和,就是他在该年度的已申报税额。
已申报税额的查询方式
现在查询已申报税额十分方便,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 APP 进行查询,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个人所得税 APP,登录自己的账号,在首页点击“我要查询”,然后选择“收入纳税明细查询”,选择相应的纳税年度,即可查看该年度的收入以及已申报税额情况,纳税人也可以前往当地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身份信息,请求查询已申报税额。
已申报税额与应纳税额的关系
已申报税额和应纳税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应纳税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缴纳的税款金额,而已申报税额是纳税人实际已经申报缴纳的税款金额,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纳税人的申报和缴纳行为准确无误,已申报税额应该等于应纳税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扣除项目计算不准确、预缴税款与实际应纳税款存在差异等,已申报税额和应纳税额可能会不一致。
在年度汇算时,就需要对已申报税额和应纳税额进行对比,如果已申报税额大于应纳税额,那么纳税人可以申请退税;如果已申报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纳税人则需要进行补税。
已申报税额的重要性
了解已申报税额对于纳税人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纳税人清楚地掌握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情况,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在进行年度汇算时,准确的已申报税额数据是计算退税或补税金额的重要依据,如果纳税人对已申报税额不清楚,可能会导致汇算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自己的合法权益。
已申报税额是纳税人纳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了解已申报税额的含义、构成、查询方式以及它与应纳税额的关系等内容,纳税人可以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