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 11 月 1 日,西方世界都会迎来一个充满神秘与欢乐氛围的节日——万圣节,这一天,孩子们会装扮成各种鬼怪精灵,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大人们也会参加各种化妆派对,整个节日洋溢着独特的魅力,这个如今充满欢乐的节日,其由来却有着一段神秘而古老的历史。
万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凯尔特人生活在大约 2000 年前的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地,他们认为每年的 10 月 31 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在这一天,阴阳两界的界限变得模糊,逝者的灵魂会重返人间,寻找生人的身体以获得再生的机会。

为了应对这些鬼魂,凯尔特人会在这一天熄灭家中的炉火,让整个村子陷入黑暗,使鬼魂无法找到他们,他们会穿上动物的皮毛,戴上可怕的面具,聚集在村外,点燃巨大的篝火,他们认为这些篝火和装扮可以吓走鬼魂,保护自己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凯尔特人还会在篝火旁举行祭祀仪式,供奉食物和饮品给祖先的灵魂,以安抚他们,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人征服了凯尔特人居住的地区,并将自己的文化和节日融入其中,罗马有两个与死亡和丰收相关的节日,一个是纪念罗马女神波摩娜(Pomona)的节日,波摩娜是掌管果树和丰收的女神,苹果是她的象征;另一个是纪念死者的节日,这两个节日与萨温节逐渐融合,使得节日的内涵更加丰富。
公元 4 世纪,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教会试图将异教节日基督教化,公元 8 世纪,教皇格列高利三世将 11 月 1 日定为诸圣节(All Saints' Day),用来纪念所有的圣人和殉道者,而 10 月 31 日则被称为万圣节前夜(All Hallows' Eve),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万圣节(Halloween)。
在中世纪,万圣节的传统在欧洲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给糖就捣蛋”(Trick - or - Treat)的习俗也逐渐形成,孩子们会装扮成圣徒或天使,挨家挨户索要食物或硬币,作为对他们祈祷的回报,如果主人不给,孩子们就会搞一些小恶作剧,比如把肥皂涂在窗户上或者把家具移到院子里。
当欧洲移民来到美洲新大陆时,他们也把万圣节的传统带到了这里,在美国,万圣节逐渐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南瓜灯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之一,其起源也与爱尔兰的一个传说有关,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Jack)的吝啬鬼,他欺骗了魔鬼,死后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他只能提着一盏用萝卜雕刻成的灯笼,在人间游荡,当爱尔兰移民来到美国后,发现南瓜比萝卜更适合雕刻,于是南瓜灯就成为了万圣节的经典装饰。
万圣节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不仅在西方国家受到广泛的庆祝,在许多其他国家也越来越受欢迎,人们会举办各种化妆舞会、恐怖电影放映会、鬼屋探险等活动,孩子们会穿上各种奇装异服,如吸血鬼、女巫、超级英雄等,享受着索要糖果的乐趣。
万圣节的由来是一个融合了古代凯尔特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民间传说的漫长过程,它从一个充满神秘和恐惧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和创意的庆祝活动,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