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道尽了离人之间那种归期渺茫的无奈与对相聚的殷切期盼,在时光的长河中,“归期未有期”,成了多少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归期未有期,是游子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那一个个背井离乡的身影,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踏上陌生的土地,他们或许是为了学业,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或许是为了事业,在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间穿梭忙碌,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去,孤独便如潮水般将他们淹没,他们望向远方,心中思念着故乡的那片土地,思念着家中的父母、妻儿,那熟悉的街道,那老旧的房屋,还有那亲人们温暖的笑容,都成了他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归期却总是遥遥无期,工作的压力、学业的繁重,让他们一次次将回家的计划搁置,他们只能在电话里听听亲人们的声音,在视频中看看亲人们的模样,那份浓浓的思念,只能化作夜深时的一声叹息。

归期未有期,也是恋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在爱情的世界里,距离往往是最大的考验,因为种种原因,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天各一方,他们只能通过手机屏幕传递着彼此的爱意,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表情,都成了他们之间最珍贵的交流,每一个节日,当别人成双成对地漫步街头,享受着甜蜜的时光,他们却只能独自度过,他们期待着能够早日相聚,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是,归期却总是被现实的种种因素打乱,也许是工作的调动,也许是生活的变故,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推迟见面的时间,在漫长的等待中,思念如野草般疯狂生长,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无比煎熬。
归期未有期,更是战争中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丈夫奔赴战场,生死未卜;妻子守在家中,日夜期盼,孩子们在恐惧中度过每一天,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父亲,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那弥漫的硝烟、那惨烈的厮杀,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归期,对于他们来说,是和平的曙光,是亲人团聚的希望,战争的局势变幻莫测,归期又怎会轻易到来,人们只能在痛苦与绝望中坚守,祈祷着和平的早日降临。
虽然归期未有期,但心中的那份信念却从未磨灭,就像李商隐在诗中所表达的那样,即使眼前是巴山的夜雨,心中依然怀揣着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憧憬,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把思念化作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对于游子来说,在异乡努力拼搏,为的是有一天能够衣锦还乡,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对于恋人来说,在分别的日子里不断提升自己,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与对方重逢;对于战争中的人们来说,坚守信念,是为了迎接和平的到来,重建美好的家园。
“归期未有期”,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等待,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我们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当那一天终于到来,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等待,都将化作最温暖的拥抱,成为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