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国企和央企常常被人们提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很多人对国企和央企的概念容易混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区别。
定义与范围差异
国企,即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它包含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央企,全称为中央企业,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组部、国资委或其他等中央部委(协会)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由此可见,央企是国企的一部分,是国企这个大范畴中的“国家队”,代表着国家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经济实力和控制力。
管理主体不同
国企的管理主体较为多样化,包括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地方国企由地方政府出资并管理,其运营和发展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项目,对地方的城市面貌改善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央企则由中央政府或相关部委进行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央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石油、电力、通信等行业,还有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管理的中央金融企业,以及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中央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规模和实力差距
央企的规模普遍较大,实力更为雄厚,央企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市场份额等方面往往具有明显优势,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为例,它们在全球能源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拥有庞大的资产和广泛的业务布局,业务范围涵盖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炼制、销售等全产业链。
国企的规模则参差不齐,既有像一些大型地方国企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国企,地方国企的业务通常主要集中在当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其规模和影响力相对局限于一定的地域范围。
行业分布特点
央企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铁路、军工等,这些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供应、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航天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企的行业分布则更为广泛,除了上述重要领域外,还涉及到商业、农业、旅游、文化等众多行业,地方国企在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一些地方的旅游投资公司,致力于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
发展战略和目标侧重点
央企的发展战略通常与国家的宏观战略紧密结合,承担着更多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它们需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企积极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国企的发展战略则更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地方社会需求,地方国企会根据当地的产业规划和发展需求,调整自身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企和央企虽然都属于国有经济范畴,但在定义范围、管理主体、规模实力、行业分布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国有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