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三教九流”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下九流”更是引发了人们的诸多好奇,究竟哪九流被归为下九流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内涵?
“下九流”的说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较为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吹鼓手),三流马戏(杂耍),四流剃(剃头),五流池子(开澡堂),六流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九娼妓。

唱戏这一行业在古代虽然能为人们带来娱乐,但演员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戏子被视为供人消遣的工具,他们常常居无定所,四处奔波演出,生活漂泊不定,还遭受着主流社会的歧视,他们的艺术才华虽然能给观众带来欢乐,但在身份的认知上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
吹鼓手,主要负责在婚丧嫁娶等场合吹奏乐器,营造氛围,他们的工作看似热闹,但却被认为是从事低贱的技艺,在传统观念中,这种职业缺乏稳定性和高尚性,更多地与世俗的仪式相关联,所以被归为下九流。
马戏杂耍艺人,凭借着自身的绝技和表演才能在街头巷尾卖艺为生,他们表演的项目惊险刺激,如吞剑、走钢丝等,但在社会大众眼中,他们不过是靠卖艺糊口的江湖人士,没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剃头匠,以给人理发为生,在古代,理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艺,还与传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有所冲突,而且他们的服务对象多为普通百姓,收入微薄,工作环境也较为简陋,因此被列入下九流的行列。
开澡堂和搓背的行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洗浴服务,在传统观念里,这与清洁身体的琐事相关,被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澡堂的工作环境潮湿闷热,劳动强度较大,从业者往往被视为从事低层次的劳动。
修脚师傅,专注于为人们修理脚部的问题,虽然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技艺,但由于服务的部位较为私密和特殊,且多为体力劳动,所以在社会阶层的划分中处于较低的位置。
配种行业,从事动物的繁殖配种工作,在古代农业社会,这一行业虽然对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被认为是与动物打交道的低等职业,缺乏文雅和高尚的气息。
而娼妓,无疑是下九流中最受歧视的群体,她们被迫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为生,生活在社会的边缘,遭受着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她们的命运往往被他人所掌控,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
“下九流”的划分反映了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这种划分方式带有明显的偏见和歧视,它将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和群体贬低到了社会底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等级观念逐渐被打破,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唱戏成为了一门高雅的艺术,马戏杂耍也登上了国际舞台,每一个职业都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职业的高低贵贱,我们应该以客观、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的职业和群体,摒弃传统的偏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