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四个自信”犹如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四个自信是什么呢?深入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开辟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的智慧结晶,它们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国情复杂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战略安排,这些理论体系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彰显出强大的理论力量。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能够迅速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抗疫合力和救灾力量,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这些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至今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在近代以来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又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个自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道路自信是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文化自信是精神力量,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将其转化为我们的行动自觉,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四个自信”,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全体人民要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