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打更声,“五更”这个词也频繁出现,那么五更是几点到几点之间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古人独特的计时智慧。
在古代,人们没有像现代这样精确的钟表计时工具,于是创造了一套适合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计时方法,其中打更计时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式,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称为“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更”,每更约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从一更开始说起,一更又被称为黄昏,此时太阳刚刚落山,天色渐暗,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准备休息,一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从喧嚣逐渐走向宁静,家家户户点起灯火,温馨的氛围在屋内弥漫,在古代城市中,城门也会在这个时候关闭,宵禁制度开始实施。
二更名为人定,大概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此时大部分人都已经入睡,整个城市陷入更深的寂静之中,更夫们在街头巷尾穿梭,他们的脚步声和打更声成为了夜晚独特的旋律,更夫不仅要报时,还要负责巡逻,查看是否有火灾、盗窃等情况发生,保障城市的安全。
三更称为夜半,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是一夜中最黑暗、最寂静的时刻,也是古人认为阴阳交替最为关键的时间,在古代神话和传说中,这个时候往往是鬼怪出没的时候,因此民间有很多关于三更半夜的神秘故事,对于一些需要在夜间工作的人来说,三更也是最疲惫的时候,比如守夜的士兵、熬夜读书的学子等。
四更叫做鸡鸣,时间是凌晨一点到三点,这个时候,公鸡开始打鸣,仿佛在宣告新一天的即将到来,虽然天色依然黑暗,但已经能隐隐感觉到一丝曙光的气息,在农村,一些勤劳的农民可能已经开始起床准备一天的农活,而城市中的店铺也开始为新一天的营业做准备。
而我们要探寻的五更,又称平旦,时间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五更时分,天色逐渐破晓,黑暗慢慢退去,黎明的曙光洒在大地上,整个世界开始苏醒,鸟儿开始欢快地歌唱,人们也陆续从睡梦中醒来,迎接新的一天,对于更夫来说,五更也是他们最后一次打更,打完五更后,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打更这种计时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精确的时钟和电子设备,五更这个古老的时间概念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它见证了古人的生活节奏和智慧,了解五更是几点到几点之间,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计时的独特魅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当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观看古装影视剧时,对于其中关于时间的描述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更所代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它连接着黑夜与白昼,承载着古人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回味一下这古老的计时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