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于坚定的自信。“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的四根坚实支柱,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与坚实实践基础。
道路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落后到全方位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无论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还是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论自信,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制度自信,是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凝聚各方力量、促进民族团结、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制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全国一盘棋,迅速调动各方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如“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精神和价值追求,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个自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体系,坚定“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四个自信”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