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在立法环节,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在执法环节,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司法环节,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司法权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我们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法者,治之端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治国,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我们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法治中国建设的壮丽篇章,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