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发髻不仅是女性装扮的重要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性梳着各异的发髻,从宫廷贵妇到民间女子,发髻的样式和梳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清朝发髻梳法的神秘面纱。
宫廷旗头——两把头
两把头是清朝宫廷女性最为典型的发髻样式,它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梳两把头需要先将头发梳至头顶,分成两部分,然后将这两部分头发分别向左右两侧横梳,形成两个发髻,状如如意,为了固定发髻,通常会使用一种名为“扁方”的长板形发簪,它贯穿于发髻之中,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在梳理过程中,头发要尽量梳得光滑整齐,不能有一丝凌乱,在发髻上佩戴各种华丽的首饰,如金簪、珠花、步摇等,这些首饰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增添了发髻的华丽感,皇后的两把头会佩戴大量的东珠、珊瑚等珍贵珠宝,而妃嫔们的首饰则在材质和数量上会有所减少。
民间发髻——盘髻
对于清朝的民间女子来说,盘髻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发髻样式,盘髻的梳法相对简单,首先将头发全部梳到头顶,然后用头绳扎成一个发髻,将发髻分成若干小股,依次盘绕在头顶,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发髻。
盘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变化,有的女子会在发髻上插上一根简单的木簪或银簪,既起到固定作用,又增添了几分质朴的美感,而一些年轻女子则会在发髻上系上一条彩色的发带,使整个发髻更加活泼俏皮,民间女子还会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在发髻上装饰一些鲜花或绢花,如春天插桃花、夏天插荷花等,既美观又应景。
孀妇发髻——燕尾
在清朝,孀妇有其特定的发髻样式,即燕尾,燕尾发髻的梳法是将头发梳至脑后,分成两部分,然后将这两部分头发分别向下梳,形成两个形似燕子尾巴的发髻,燕尾发髻通常比较简洁朴素,不佩戴过多的首饰,以体现孀妇的守节和哀伤。
梳燕尾发髻时,头发要梳理得整齐顺滑,发髻的形状要自然流畅,一般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发簪或发夹来固定发髻,颜色也多以素色为主,这种发髻不仅是一种发型,更是一种社会身份和道德规范的象征。
清朝的发髻梳法多种多样,每一种发髻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阶层差异和审美观念,从宫廷到民间,不同的发髻样式展现了清朝女性的美丽与智慧,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