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对于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得以恢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迫废止,高等学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种招生方式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实施,虽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人才选拔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使得大量优秀人才失去了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1977 年 8 月 4 日至 8 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30多位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在这次座谈会上,来自武汉大学的查全性等几位教授强烈呼吁恢复高考制度,他们指出,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无法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而且导致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了恢复高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果断拍板,决定当年就恢复高考。
这一决定犹如一声春雷,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年轻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由于时间紧迫,1977 年的高考是分省命题,考试时间也安排在了 12 月份,当时,全国有 570 多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尽管考试条件简陋,但他们都怀揣着梦想,全力以赴地迎接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恢复高考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制度的变革,更是中国社会走向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文化的繁荣昌盛。
从 1977 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期间,高考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它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国家选拔了数以亿计的优秀人才,回顾 1977 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77 年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一年,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努力学习、追求梦想的强大动力。


